2007年10月9日 星期二

【小作業1】曹廷萱

1. 第一項物質:我認為是咖啡
在這個什麼事情都講求效率的時代﹐大家都將時間視為一件寶貴的東西﹐所以當我們精神不濟時﹐我們便開始尋找一種可以提神的物質﹐「在忙﹐也要和你喝杯咖啡」﹐這句廣告台詞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咖啡已經變成現代社會中常見的一種提神物質﹐而喝咖啡更是現今社會中常見的一種交際方式。然而咖啡裡面所含的咖啡因就足以讓人上癮﹐咖啡因會引起鈣質的流失,導致骨骼疏鬆症的產生﹐不但如此,咖啡因也會刺激腸子收縮,造成腹瀉,所以經常空腹喝咖啡的人,容易導致胃酸過多或胃潰瘍﹐這些種種不利於人體健康的壞處﹐所以我認為咖啡也可能具有毒品性質(像毒品一樣危害人體健康)及可能成癮的物質之一。
2.第二項物質:我認為是
在這個大公司林立下的社會中﹐彼此互相的交際應酬更是一項不可避免的大活動﹐不但能從此活動順利地幫公司爭取到可觀的利潤﹑更能增進自己的人脈﹐讓自己認識到更多的人﹐然而酒更是在此活動中的一大功臣﹐但我們都知道喝了酒之後﹐其中的壞處和引發的問題更是有很多很多﹐而且每一個後果都算蠻嚴重的﹐酒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在肝臟,因為肝臟是身體的化學工廠、解毒中心,任何外來的化學物質,都會在肝臟裡面代謝﹐有些人會酒後駕車﹐這會引發所謂的交通或治安問題﹐更有些人會在酒後發酒瘋﹐這是有關於妨礙風化的問題﹐種種問題所在﹐讓我覺得酒也具有毒品性質(像毒品一樣危害人體健康)。古人常說;「借酒澆愁」﹐所以現代人一有不愉快﹐他們便會想起喝酒﹐所以我覺得酒也有具有成癮的性質。

毒品報告:想像中吸毒者與其他成癮者有何不同
在我的記憶中﹐我曾經看過一名吸毒者(吸食強力膠)﹐他可以說是面黃肌瘦﹐然後全身髒兮兮的走在路上﹐或者是看到他躺在開放式的停車場內﹐就連有時候坐媽媽的機車經過時﹐還依稀可見他正在吸食著強力膠﹐當時看見他臉上那ㄧ絲輕飄飄的表情﹐真讓人不禁思考著:「毒品真的有這麼好嗎?」還記得有次在桃園逛街時﹐竟然還看到他神智不太清楚的走在路上﹐嘴裡念念有詞的經過我身旁﹐讓我覺得毒品真的有種奇妙的魔力﹐可以讓他從我們家走路走到桃園!然而在我的認知中﹐成癮者只是對於一種物質的心理﹑生理上依賴﹐成癮者也不會像吸毒者那樣全身饑瘦﹐在服用藥物後﹐也不會有神智不清的狀況發生﹐這些就是我認為這兩者的差異。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請舉出你/妳認為可能具有毒品性質及可能成癮的物質各兩項,並且請說明,你/妳認為或想像中吸毒者與其他成癮者有何不同?

【具有毒品性質】

1.笑氣(氧化亞氮N2O):
之前在新聞上看到有年輕男女輪流使用一大桶笑氣來「助興」,對笑氣感到有點陌生,於是上知識加查了以下的資訊:

笑氣是於1772年由英國一位教會科學家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所發現。Humphrey Davy (1778-1829)於1800年發表了一本580頁有關笑氣的研究著作“Researches, Chemical and Philosophical – Chiefly Concerning Nitrous Oxide and Respiration”,書中首次詳述笑氣的製造以及對人體的影響。由於吸入後能使人精神愉快,內心充滿喜悅,故N2O被稱之為“笑氣”;笑氣是目前常用的氣體麻醉劑,本身不具呼吸道刺激性,無色,無味或略帶甜味、不具爆炸及自燃性,但在高溫下可分解出氧而發生助燃的危險。因其臨界溫度高於室溫,故一般在高壓下以液態儲存於外漆藍色的瓦斯筒。在實驗室中,以鐵與nitric acid作用反應後即可獲得笑氣。
笑氣本身導致已知的毒性是相當嚴重的,包括骨髓抑制(megaloblastic anaemia)、神經系統損害(peripheral neuropathy、pernicious anaemia)、流產及畸胎(鼠類已證實)等,其機制皆認為與笑氣對維生素B12內鈷原子造成不可逆的氧化作用有關,導致B12的去活化(inactivation),從而抑制了許多依賴B12的酵素的作用,包括methionine synthetase(製造myelin所必需者)、thymidylate synthetase(製造DNA所必需者)。此外,笑氣產生免疫抑制的作用,可能是經由對白血球的趨化性與活動性(motility)的抑制有關。由於可能會造成流產作用及畸胎的可能性,懷孕初期的孕婦宜避免吸入笑氣作為麻醉劑(尤其是長時間大於6小時者)已是一般原則性的建議。此對在娛樂場所濫用笑氣的婦女更應注意。值得憂慮的是,笑氣的濫用可能帶來最常見的後遺併發症為神經系統的失調,此症狀自1977年發現以後才開始備受關注,影響病患生活至鉅。
笑氣濫用雖不致導致成癮性,但是大部分濫用者會成為習慣性的使用者。笑氣的止痛作用目前認為其部分機制與內生性的鴉片路徑(endogenous opiate pathway:endorphims)有關,但並未顯示可造成成癮性(addiction),而濫用笑氣者亦可輕易經由適當輔導去除這種惡習。

笑氣,一開始是使用在醫療麻醉用途上,但由於笑氣製作方式比較簡單又取得方便,且效果顯著,因此許多人開始使用之。讓我覺得困惑的地方是,笑氣並不是管制品,且文獻指出「笑氣不致導致成癮性,但會使人習慣使用之」。「成癮」與「習慣」這兩個觀點,差別在哪裡?分界線又在哪裡?不知道老師或其他同學有什麼看法?

2. 巴比妥酸鹽(Barbiturates)
巴比妥酸鹽是早期開發用於治療焦慮、失眠之安眠鎮靜劑,因白天使用產生之宿醉作用(hangover)較苯二氮泮類(benzodiazepines)嚴重,且安全性較低,易產生生理賴性,現已較少使用。這類藥品中常被濫用者主要為Secobarbital(Seconal)因其藥品膠囊外觀為紅色,故俗稱紅中;Amobarbital(Amytal)因其藥品膠囊為青色,所以俗稱為青發。使用後會有放鬆安詳或愉悅感,長期使用會產生耐藥性、依賴性及出現嗜睡、步履不穩、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和判斷力減退等症狀,突然停藥,會產生戒斷現象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焦慮、易怒、失眠,嚴重者甚至產生幻覺、譫妄,急性中毒會產生意識障礙、眼顫、血壓下降、呼吸抑制等症狀,嚴重者甚至致死。

巴比妥鹽分為四大類:
(1)超短效:methohexital,thiopental。
(2)短效:pentobarbital,secobarbital。
(3)中效:amobarbital,aprobarbital,butabarbital。
(4)長效:phenobarbital,mephobarbigtal。

【可能成癮的物質】

1.手機
很多人生活離不開手機,但有時候這種便利也成了一種負擔,導致情緒焦慮,情況嚴重的人還會患上「手機強迫症」。有數據表示,八成以上手機使用者有過來電鈴聲幻聽的錯覺,還有人擔心漏接電話,竟時刻將手機拿在手上。心理學家指示,出現這類現象,就代表使用者患上「手機強迫」,追本究源是一種焦慮情緒,若不即時處理,長久下來,不利健康。

2.購物
這或許有點天方夜譚,但我認為購物有其魔力足以讓人上癮。當代許多消費的行為已經不是為了所需,而是因為想要。前兩天某家百貨公司週年慶,人山人海擠爆整棟大樓,讓人不禁想要對資本主義所建構出的消費魅惑大喊一聲:甘拜下風。明明就是不必要的東西,但不買就是全身很難受,明明就是沒有想要買什麼,可是不去逛街就會覺得煩悶起來…購物,真會讓人上癮?!

【吸毒者VS成癮者】
我認為兩者的差異:
1.自我控制能力的不同(吸毒者自我控制較差)
2.與社會接連緊密程度不同(與社會脫節越嚴重,越容易無視社會規範去吸毒)
3.戒斷症候的輕重(吸毒者重於成癮者)
4.生理反應的快慢(成癮者的身體往往較慢出現生病不適,而吸毒者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