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確認的課程大綱-0927版

毒品與癮文化研究
Drugs and Addiction Studies:
Perspectives of Social Research and Cultural Studies
2007‧秋季
東海大學社會系

◆ 授課對象:社會系大學部同學
◇ 上課時間:週二6:10-9:00 pm 教室:EX-211
◆ 授課教師:陳惠敏(東海大學社會系博士班)
◇ 聯絡方式:
huimin@thu.edu.tw;0937-147-654
◆ 課程部落格:
http://drugs-2007.blogspot.com/ (歡迎修課同學上網參考公告及參與)
◇ 教學數位平台:
https://elearning2.thu.edu.tw/moodle2/course/view.php?id=4182(下載課堂讀本用)

課程簡介:
根據法務統計最新資料(2005年12月21日公布,為目前最新年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各種定罪罪名中,以公共危險罪(其中九成三是違背安全駕駛)人數最多,占全部刑案定罪總人數的20.3%、其次是毒品罪、竊盜罪,分占12.7%及12.6%,是主要的犯罪類型。然而,而被送入教養機構[1]的比率以販賣或吸食毒品者為最。在台灣,因施用或販賣毒品入獄已經成為最稀鬆平常的罪名,縱使某次入獄的理由非關毒品,但絕大多數的受刑人均有吸毒的經驗。來自於媒體、機構和各項道德統計資料,不停重複閃爍的訊息營造出集體的憂慮,台灣已淪為罪惡的毒品之島的印象毫不爭議。於是,反毒戰爭成為台灣治安(police,包括警政、衛生、醫藥、教育等)號召範圍最廣、捲入人數最多的一場神聖戰役。
毒品研究(drug studies)一直被歸類成犯罪、偏差、或社會問題,是社會「科學」為取向的學科中,需要被懲戒、處罰、滅除的對象。如果毒品本身有被進一步理解的需要,則是從治療的角度出發,這個角度出發的興趣則屬於健康科學類的學科,如神經學、神經醫學、公衛與以神經醫學為基礎的一類精神醫學等。什麼物質、在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被歸類為毒品,往往和一個學科的建制(特別是藥物學和神經醫學)息息相關。還有一類用法,則是將其視作為風險社會的科技後遺症,視之為科技發展過程中的副作用。
然而,從社會學敏銳的感受性切入,我們很清楚地看見完全不同的景象。Howard Becker早在1967年就曾寫過一篇LSD[2]與大麻的社會學筆記,有趣的是,這篇論文發表的地方是在《健康與社會行為期刊》(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他比較了LSD和大麻的使用歷史(由日常使用變成黑市交易)、技術、與使用者/非使用者、未/加入使用者文化社群的使用者對於藥癮的不同看法,貫穿其中的重要軸線是「醫學」(特別是神經醫學與精神醫學的合作)的地位。他提醒研究者,要對某些被稱做「毒品」(Drugs)進行研究時,至少要注意到歷史、文化和社會等面向,並加入使用者的主觀經驗。可惜的是,這篇有關毒品的筆記輕易地被隱沒在健康的論述之中。再者,Becker在2004年曾對美國政府的毒品治安提出批評,他指出,「毒品從來就不是治安的問題,而是『治安』本身就是問題。它更像是一個修辭上的問題、定義的問題,以及字眼(words)與現實(reality)之間是否吻合的問題」。(Becker, 2004:11)
從另外一個面向出發,則是有關於文化與社會中對於成癮的處遇和態度,社會生活中成癮(或上癮)現象比比皆是,宅男/女、網路、網路購物、物質/物件、尼古丁、煙草、咖啡、感冒藥水、甚至是某種氣味、顏色、材質、形狀的習癖或慣好,何以不同的成癮卻有不同的文化排除現象?本門課程企圖藉由社會與文化研究的路徑切入,討論成癮概念的形塑、社會對待、文化界定及其與社會結構的分類範疇之間的遭逢效果等。以下初步列出五條討論軸線,所有討論軸線都將同時顧及歷史、社會與文化面向。

本門課程設計將沿著五個互相纏繞的軸線,進行深入探討:
一、分類範疇與道德判斷(category and moral judgment):課程一開始,我們將先討論同一物質的不同分類方式及其社會意義。同一物質在不同社會情境的不同遭遇,正說明物質本身並不具備任何科學或藥物學上的分類意義,反倒是反映出社會決定如何去對待(處遇)一種物質的分類,也揭露出其在物質分類裡的曖昧狀態。其曖昧性,無法以元素表、原子價、化學鍵結模式來說明,而是透過使用的途徑、攝入(ingest)方式、誰在使用、使用的名目等,開放道德判斷的介入。我們會先花費一些氣力來解釋藥物、藥物分類學、與治安接收間的關係與社會學意義。

二、毒品文化:我們將介紹在毒品研究裡的幾條重要路數,包括,毒品次文化的形成,這裡面涉及了有關技術與經驗的積累與交換,也包含因買賣、使用毒品而集結的秘密社群等。

三、毒品與感官階序性:毒品使用者所經歷的身體經驗,呈現出如何的感官階序性,未加工的感官經驗(raw data of senses)如何轉換為和外界交往的意義或體會,這放入課程的第三部分討論。

四、毒品政治與排斥效果:延續第三部分的討論,在第四部分將進一步分析有關於感官的文明教化所造成的感官階序性(強調視覺[語言]),所回應到資源的再分配與評價系統的界定與競爭問題。此外,也將討論反毒戰爭的現代性意義。

五、癮文化與耽溺:「成癮」是戒治的首要條件,毒品研究涉及的不僅是感官分析,另一個重點是有關於耽溺的成癮狀態。在某些階級成為好品味的表現,在另些階級可能成為懲治對象。

課程要求:
小作業:每位修課及旁聽同學均應完成授課教師指定之小作業(一學期必須完成3次小作業),參與課堂互動討論。此部分佔學期總成績之30%。其中,小作業1、2須獨力完成,小作業3為分組作業,可說是期末報告的前行報告與預備
每週提問及引言:請仔細閱讀每週之指定資料,並準備一個以上的問題,參與課堂討論。問題必須與授課內容、文本及課堂討論有關,整個學期至少要交2個問題,並張貼於課堂部落格上。此部分佔學期總成績之10%。
期末考試:本課設有期末考,此部分佔學期總成績之30%。
期末小組報告:修習本課程的同學,請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議題,由3-5人組成一個小組,並歡迎隨時與授課教師進行討論、進度報告與困難。期末報告必須是與本課程相關,我們歡迎認真而批判的讀書心得(以主題式廣泛而深入的閱讀),也歡迎研究計畫書(proposal)、與精彩的田野研究及分析,形式不拘(文字、影像或甚至一個小型展覽皆可)。
﹡字數請勿超過5千字。這份報告的成績佔學期總成績之30%。
◆ 平日成績:歡迎踴躍參與及發言,可酌予加分。

小作業說明:
小作業1:請舉出你/妳認為可能具有毒品性質及可能成癮的物質各兩項,並且請說明,你/妳認為或想像中吸毒者與其他成癮者有何不同?繳交日期:10/10
小作業2:請閱讀授課教師提供的幾本毒品相關的碩士論文及文學作品中,提出約1,000字的批評與回應。繳交日期:11/7
小作業3:請從本學期預定討論的五大軸線中,找出兩個你/妳有興趣的研究題目,並請說明:1) 挑選動機(可以是非常個人的、推理的、臆想的、閱讀的)、2) 兩個題目分別找出五篇相干的論文或書籍,個別摘要該文(或書)的重點(100字即可,但需要閱讀過,而非直接拷貝上去)。經與授課教師討論過後,確認一個題目作為題末報告之後續發展之用。繳交日期:12/5

課程進度:

第 一 週(09/19) 課程構想及一些初步概念的引介

第 二 週(09/26) 什麼是毒品?什麼是成癮?

授課書目:
  • Becker, Howard. 2001. “Drugs: What Are They?” (Published in French as "Les drogues: que sont-elles?), pp. 11-20 in Howard S. Becker, ed., Qu'est-ce qu'une drogue? Anglet: Atlantica.
  • Becker, Howard. 1967. “History, Culture and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Base of Drug-Induced Experiences,” in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Vol.8(3): 163-176.
參考書目:
  • Derrida, Jacques.“The Rhetoric of drugs,” in Point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228-254
    .
  • Derrida, Jacques. "Plato's Pharmacy," in Dissemin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61-120.

閱讀書目:

  • Champagne, Guy(居伊‧尚帕涅)著,鄭永慧、閻素偉譯。1999(1967).《我是一個吸毒者》(J' étais un drogué)。北京:時事出版社

第 三 週(10/03) 毒品與日常生活:正常化、禁制與他性

授課書目:

  • Nigel, South. 1999. “Debating Drugs and Everyday Life: Normalisation, Prohibition and 'Otherness',” in Drugs: Cultures, Controls, and Everyday Life, South, Nigel eds., pp.1-16. London: Sage.
  • Parascandola, John, 1995, “The Drug Habit: the Association of the Word ‘Drug’ with Abuse in American History,” in Drugs and Narcotics in History, edited by Roy Porter, pp.156-167. Lond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本書有簡體字版,《歷史上的藥物與毒品》,2004,北京:商務印書館)
  • Acker, Caroline Jean. 1995, “From All Purpose Anodyne to Maker of Deviance: Physicians’ Attitudes Towards Opiates in the US from 1890 to 1940”, in Drugs and Narcotics in History, edited by Roy Porter, pp.114-132. Lond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閱讀書目:

  • Smith, Stephen著,王家湘譯。1999(1997)。《癮:一個真實的故事》(Addict)。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

第 四 週(10/10) 國慶紀念日,放假一天 ﹡繳交小作業1

第 五 週(10/17) 分類範疇與道德判斷(一):毒品、藥物學與社會分類

授課書目:

  • Gahlinger, Paul M. 2004. “Drug Use and Abuse,” in Illegal Drugs: A Complete Guide to Their History, Chemistry, Use, and Abuse, pp.87-104. New York: Plume Book.
  • Maehle, Andreas-Holger. 1999. “General Introduction: Features of Eighteenth-Century Pharmacology” & “Opium: Explorations of an Ambiguous Drug,” in Drugs on Trial: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Innovation in the Eighteen Century, Ch.1&3, pp.1-54 & 127-222. Amsterdam and Atlanta: Rodopi.

閱讀書目:

  • Baudelaire, Charles(波特萊爾)著,葉俊良譯。2007(1996)。《人造天堂》(Artificial Paradises)。台北:臉譜。

第 六 週(10/24) 分類範疇與道德判斷(二):毒品、政策(policy)與治安(policing)

授課書目:

  • MacGregor, Susanne. 1999. “Medicine, Custom or Moral Fibre: Policy Responses to Drug Misuse,” in Drugs: Cultures, Controls, and Everyday Life, South, Nigel eds., pp.67-85. London: Sage.
  • Dorn, Nicholas and Maggy Lee. 1999. “Drugs and Policing in Europe: from Low Streets to High Places',” in Drugs: Cultures, Controls, and Everyday Life, South, Nigel eds, pp.86-102. London: Sage.
  • Holloway, S.W.F. 1995, “The Regulation of the Supply of Drugs in Britain before 1868”, in Drugs and Narcotics in History, edited by Roy Porter and Mikul’s Teich, pp.77-96. Lond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閱讀書目:

  • 許宏彬。2003。《臺灣的阿片想像:從舊慣的阿片君子,到更生院的矯正樣本》。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第 七 週(10/31) 毒品文化(一):次文化:銳舞派對、舞廳和青少年文化

授課書目:

  • Shapiro, Harry. 1999. “Dances with Drugs: Pop Music, Drugs and Youth Culture,” in Drugs: Cultures, Controls, and Everyday Life, South, Nigel eds., pp.17-35. London: Sage.
  • Henderson, Sheila. 1999. “Drugs and Culture: the Question of Gender,” in Drugs: Cultures, Controls, and Everyday Life, South, Nigel eds., pp.36-48. London: Sage.
  • Hirschman, Elizabeth C. 1995. “Professional, Personal, and Popular Culture Perspectives on Addiction,” i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vol. 38: pp. 537 – 552.

閱讀書目:

  • 廖剛甫。2001。《Let'sgoParty: 台灣銳舞(rave)文化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第 八 週(11/07) 毒品文化(二):社群與想像共同體

授課書目:

  • Nurji, Karim. 1999. “White Lines: Culture, ‘Race’ and Drugs,” in Drugs: Cultures, Controls, and Everyday Life, South, Nigel eds., pp.49-65. London: Sage.
  • Agar, Michael. 1973. “Ethnography and the Addict,” in Ripping and Running: A Formal Ethnography of Urban Heroin Addicts, pp.1-10. New York, San Francisco and London: A Subsidiary of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Publishers.
  • Slavin, Sean. 2004. “Drugs, Space, and Sociality in a Gay Nightclub in Sydney,” i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 Vol.33 No.3, pp.265-295.
    繳交小作業2

閱讀書目:

  • 湖島克弘著,黃蔡玉珠、孫愛維、鄭誼等譯。2001。《杜聰明與阿片試食官》。台北:玉山社。

第 九 週(11/14) 毒品與感官階序性

授課書目:

  • Lawrence, Susan C. 1993. “Educating the Senses: Students, Teachers and Medical Rhetoric in Eighteenth-Century London,” in Medicine and the Five Senses. Roy Porter & W.F. Bynum eds, pp. 154-17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Palmer, Richard. 1993. “In Bad Odour: Smell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Medicine from Antiquity to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Medicine and the Five Senses. Roy Porter & W.F. Bynum eds, pp. 61-6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Classen, Constance. 1993. “Worlds of Sense,” in Worlds of Sense: Exploring the Senses in History and across Cultures, pp. 121-138.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第 十 週(11/21) 期中考,停課一週

第十一週(12/05) 毒品政治與排斥效果(一):戒治與文明教化

授課書目:

  • Malloch, Margaret S. 2000. Women, Drugs and Custody: The Experience of Women Drug Users in Prison. Winchester: Waterside Press.(全書,但可專注於Ch.2”The Imprisonment of Women” & Ch.3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Drug Use”)
  • 邀請討論。

﹡繳交小作業3


第十二週(12/12) 毒品政治與排斥效果(二):反毒戰爭的現代性面貌

授課書目:

  • Dally, Ann. 1995, “Anomalies and Mysteries in the ‘War on Drugs’,” in Drugs and Narcotics in History, edited by Roy Porter, pp.199-215. Lond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Gahlinger, Paul M. 2004. “The War on Drugs,” in Illegal Drugs: A Complete Guide to Their History, Chemistry, Use, and Abuse, pp.55-86. New York: Plume Book.

閱讀書目:

  • A. Kerr, Margaret. 2005. “The Drug Wars: The Turf Dispute Between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Marriott Hotel, Loews Philadelphia Hotel, Philadelphia, PA, Aug 12, 2005.

第十三週(12/19) 成癮與感官社會

授課書目:

  • Weinberg, Darin. 2002. “On the Embodiment of Addiction,” in Body & Society, 12 2002; vol. 8: pp. 1 - 19.
  • Howes, David. 2003. “Foretaste” & “ The Material Body of Commodity,” in Sensual Relations: Engaging the Senses in Culture and Social Theory, pp. XI-XXIII & 204-234.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第十四週(12/26) 癮與耽溺

授課書目:

  • Zheng, Yangwen. 2003. “The Social Life of Opium in China, 1483-1999,” in Modern Asian Studies, pp. 1-39.
  • 播放影片:《安琪狂想曲

第十五週(01/02) 癮(癖)文化

Goodman, Jordan, Paul E. Lovejoy and Andrew Sherratt. 1995. “Alcohol and its Alternatives: Symbol and Substance in Pre-Industrial Cultures” & “From Coffeehouse to Parlour: The Consumption of Coffee, Tea and Sugar in North-Western Europe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in Consuming Habits: Drugs in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pp. 11-46 & 148-164.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第十六週(01/09) 小組期末口頭報告

第十七週(01/16) 期末考

可參考之碩士論文(其他概論性書籍,請自行閱讀,另公布於部落格):

  • 李孟真。1999。《毒品、 身體與自我:藥癮少女的成癮、戒癮經驗》。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廖剛甫。2001。《Let'sgoParty: 台灣銳舞(rave)文化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許宏彬。2003。《臺灣的阿片想像:從舊慣的阿片君子,到更生院的矯正樣本》。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巫緒樑。2003。《台灣軟性藥物使用者:其日常生活與再社會化歷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王彥蘋。2003。《狂喜舞舞舞:台灣瑞舞文化的追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張立橋。2003。《狂喜:一個關於搖頭丸使用的質性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 謝其演,2003,《毒品犯罪防制政策分析之法社會學觀察:以英美的發展為借鏡》。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張瑜真。2004。《危險遊戲:使用MDMA青年用藥行為、風險知覺與因應策略之質性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解坤城。2005。《快樂丸生涯:現象與詮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鍾嘉沁。2002。《全球化下搖頭次文化再現之研究:台北的搖頭空間》。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黃正宏。2005。《解構搖頭丸:後進國的身體規訓技術》。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
[1] 從少女時代的感化院、到後來的勒戒所、女子監獄、一直到假釋時的觀護人制度,均是最直接遭遇的教養機構。我在這裡捨棄社會學使用的「再社會化機構」(Resocialization)或官方的「矯正機構」(Correction)字眼,而以「教養機構」取而代之,所欲強調的是這類矯正機構或再社會化機構從機構設置目的、進行活動及事務工作本身,固然是處處以「矯正」(再社會化)為最優先考量及宣稱,然而教養機構的特徵正在於,撇開這些宣稱與考量,藉由代理人及機構內的空間、時間、各式檢禁等,所有機構內的互動,不斷顯現與透露的正是「教養」(education or cultivation)。
[2] LSD,即台灣目前極力掃蕩的搖腳丸,在藥物學被歸屬於中樞神經迷幻劑,學名麥角二乙胺,目前為《毒品危害防治條例》列管二級毒品。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最新消息:教室異動】下週起換教室至EX-211及下週讀本請至527領取(15元)

最新消息:剛剛系辦通知我,我們教室要改到EX211(進修部二樓大教室),請大家告訴大家。希望不會有人白跑一趟。

-------------------------------------------------------
各位同學:

為了讓大家有比較舒適的上課空間,所以我們下週起更動教室至:MII-114。

另,今天詢問過大家,決定還是將本學期教材彙整起來,提供大家。想要登記購買整冊的人,可以用e-mail,在部落格回應或留話,或下週碰面時,通知我一聲。(我先印個50冊,下禮拜拿過去,還沒有彙整起來,不太清楚究竟會多厚)

下週讀本今天登記了73位同學,小幹已經幫大家印好了,放在527,請大家記得去拿,也要記得投15元在收集筒裡,已拿的同學可把自己的名字勾起來,謝謝大家。

第一週:什麼是毒品?什麼是成癮?讀本(9/26)

Becker, Howard. 2001. “Drugs: What Are They?” (Published in French as "Les drogues: que sont-elles?), pp. 11-20 in Howard S. Becker, ed., Qu'est-ce qu'une drogue? Anglet: Atlantica.
Becker, Howard. 1967. “History, Culture and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Base of Drug-Induced Experiences”, in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Vol.8(3): 163-176.

這兩篇的PDF檔我已經上傳到學校的數位平台,請大家可以試著上去抓。不過這個平台非常不friendly,所以很不好用,都要熟悉一陣子還常搞錯。
這門課的數位平台:https://elearning2.thu.edu.tw/moodle2/course/view.php?id=4182
會陸續放在檔案匣裡,逐週公布。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有意選課的同學,9/26第一次一定要到,未到者系上會直接退選

各位有意修習本課程的同學:

獨立將此重要訊息公佈出來,因為修課的人數太多,所以必須要有些方式確保真的很想要修的同學可以上到課,目前我已經請系上鍬鈴助教幫忙,讓19日有簽名的同學都有選上課了。但是,我們還要再做一次確認工作,以9/26出席與否作為第二次確認(如真的有事,請事先向鍬鈴請假),比較麻煩,還請大家體諒。一經確認就底定了。

公告內容如下:
http://soc.thu.edu.tw/
2007/9/20公告 有修毒品與癮文化9月26日上課未到者將退選有修毒品與癮文化的同學請注意,下星期9月26日(三)上課未到者, 將視同放棄上課權力,一律退選(老師將點名)。9月19日上課簽名者, 已經加入課程,請同學自己查詢。若你有簽名,但沒在選課單上看到 自己的名字者,請洽系辦鍬鈴助教。 若9月26日有事請假者,請提早告知助教。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公告-0920

幾個相干的事情公布一下:

1. 如果有什麼很緊急想要談的,MSN也許是很容易遇見我的方法,在此提供我的MSN帳號:wheiming@ms9.hinet.net,但請先報上姓名和修課名稱來。

2. 最後確認的課程大綱,會在下週三上課時再度提供給大家。網路上會陸續修,但完整版本會應會在下週一或二更新。

3. 下週上課時會用到、期待大家先閱讀的書目,等我找出來上傳資料到網路硬碟後,再提供連結。

4. 作業二提到的所有碩士論文,我都可以提供。至於若是選擇文學材料,則請一定要先跟我說想寫的書是什麼?若有取得的困難,再私下跟我商量。

5. 至於第一本吸毒者的自傳:《我是一個吸毒者》,因為是簡體字,所以目前我找到的都是大陸網路的訊息,我再找找看有沒有購得的方式。

6. 請大家可以去買Charles Baudelaire人造天堂》(ARTIFICIAL PARADISES)來看,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大家若有興趣,可以去找找Charles Baudelaire的介紹,他是法國著名的詩人,當我們處理都市研究、特別是漫遊者時,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他和他的著作《巴黎的憂鬱》、《惡之華》等書,他一直在透過各種反對機械生產的方式、強調「體驗」,來探觸關於邊界的問題。大家找到他的介紹,可以貼上來。或寄給我張貼出來。

今天提到的愛情成癮的電影和一些訊息

剛剛找了一下,發現應該是:「安琪狂想曲」,和玫瑰完全沒關係。
連結有簡介。

今天和大家初見面,只有一兩張臉孔是熟悉的,其它都是新同學。不過,大家都還挺有活力的,還有同學興致勃勃的來和我談自己的想法,是好現象,希望這學期在課堂上的互動,能讓大家覺得有收穫,累積也促使更成熟獨立的思考進路得以出現。

此外,我晚上回來後整理了一下後來簽名的同學,發現另外簽名的有61個人,有點多(加上原本選修的人)。雖然應該會有些人慢慢退掉,我也不認為自己有任何準則和權力可以來作這個取捨(什麼交給選課系統更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所以,我和助教商量過,可能就是以下一次上課為準,如果下週上課時有出現,就表示的確很想上這個課。若是沒有,助教就會幫忙把課退掉。雖然這還是一個不聰明的方法,但還算是個辦法了。

但是如果你有以下幾種狀況,可以考慮自己把課退掉,不管最後人數是多少,我想自己就是盡力希望能夠讓大家感到有收穫。不過,我也還是會考慮一下課堂的組成,因為畢竟在大一和大四已有的知識背景並不相同,我如何拿捏,可能需要大家很大的幫忙,隨時互動和打斷我,以及給我一些適時回應和刺激。

一、就是自己打工或總是安排工作的時間和上課時間重疊(這個我真的遇過)。
二、對同/不同時段的其它課程頗有興趣,感到難以取捨,可以先去試試看其它課程。(助教告訴我,大一同學有不少課可以修,所以大家可以放膽去到處嘗試看看)
三、一般說來,雖然系上課程會有以本系同學為先的慣例(因為要保障吧?),但我一向會讓外系有興趣的同學優先選課,原因是,依照我自己的大學經驗,光是修自己系上的課,其實無法滿足自己龐大的胃口,若是我想修習外系課程,那必然表示,我有一定的知識慾望。而我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裡,也發現非本系學生都是很認真、有想法的,所以我不會犧牲他們的權益。(況且很多修外系的課,搞不好都不承認學分)
四、歡迎旁聽,但希望能夠貢獻意見!(除了期末作業和期末考不用參與之外,希望至少可以作前兩個小作業)。

示範如何參與回應。

示範貼佈告的方式。只需要在「意見」處點選,會跳出新視窗,直接在視窗上留言即可。若是按「連結」,即可在文章末直接看見留言。